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125句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精选好句

时间:2023-10-25 00:46:31

四书五经 1、四书五经四书指什么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2)、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3)、译文:好学不

四书五经

1、四书五经四书指什么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2)、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3)、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4)、《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5)、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6)、⊙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7)、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8)、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9)、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10)、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11)、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2)、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3)、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14)、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15)、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16)、《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17)、《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18)、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1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20)、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2、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

(1)、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4)、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5)、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生动乱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生危机之时。

(6)、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7)、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8)、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9)、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总数约2500枚。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

(10)、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1)、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12)、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3)、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

(1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5)、《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16)、在丝绸之路的那个重镇上,有过这样一种文化,活过这样一群男女。

(17)、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18)、《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19)、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20)、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四书五经有哪些书

(1)、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4)、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5)、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6)、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7)、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久染恶习而本无恶心的人,都可以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10)、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而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译文: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春秋》

(12)、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13)、《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15)、人活着总要有所事事,生活才有意义;如果过分地沉溺于安乐,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毫无价值,同时也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

(16)、《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17)、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18)、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篇的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也是真正之修身的三个主要过程。

(19)、没有根据未经考查的话不要听,没有征询过意见的谋划不能采用。

(20)、《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4、四书五经是什么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1)、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3)、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5)、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6)、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7)、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8)、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9)、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1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12)、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13)、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1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16)、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17)、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8)、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0)、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5、四书五经是谁写的

(1)、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3)、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5)、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6)、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三思而后行。  译文: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工具准备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孟子》

(9)、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10)、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11)、两个比喻十分形象、贴切,可引用表现人们承担了某种重任之后,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的心情,也可以说与《论语》中“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相通;也可引用形容人们身临险境时的恐惧感觉。

(12)、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14)、“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5)、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16)、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17)、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18)、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19)、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20)、“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1)、经部书中又以“五经”和“四书”最为基本,这里洋溢着儒家先贤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智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例如下列三点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2)、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3)、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6)、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7)、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10)、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11)、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2)、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3)、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14)、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15)、《易经》开篇是乾卦,乾卦卦辞是“元亨利贞”。对中国文化的最高概括是“道德”二字,“元亨利贞”则同时包含大道至德。

(16)、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17)、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1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最直接是说君子之交,以心相交而不是以利相交,才能长存心中,不想起却从不忘记,在岁月中缓缓流淌成久远。延而广之,这更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论相隔多远、关系亲疏,见了来了,都是好友亲朋。

(19)、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20)、《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诸经之首,三玄之一。《易经》包含《周易》,就是各种变化,孔子定为五经之计有24070字,分本经和大传两部分。

(1)、这两句大意是:每天勤勤恳恳,不敢安闲逸乐。

(2)、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4)、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5)、简单的一句,提出的却是儒家的重大命题,乃至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重大命题——要仁义,还是利益?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