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111句论语经典语录20句精选好句

时间:2023-10-16 11:49:24

论语经典语录及赏析 1、《论语》经典语句 (1)、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经典语录及赏析

1、《论语》经典语句

(1)、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要向他看齐学习;见到不贤明的人,就要自己要反省自己。‘’

(4)、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需要警惕戒备:年少时,血气还没有稳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盛,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惕贪得无厌。”

(5)、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6)、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7)、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今译)孔子说:“君子讲究和谐,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而不盲目附和跟从,小人盲从,却不肯表示自己的意见。”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不逾矩。”

(12)、(译语)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13)、(西文)ElMaestrodijo:¨QuienllegaraacomprenderlosprincipiosdelaDoctrinaporlamañana,podríamorirtranquilamenteporlanoche.¨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5)、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6)、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9)、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20)、翻译: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2、论语经典语录20句

(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2)、(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喜欢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6)、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7)、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

(9)、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10)、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1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中的经典语录3论语经典语句

(14)、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1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19)、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20)、(译语)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3、论语 经典语录

(1)、(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2)、(译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最终登临绝顶的人,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设限,勇于进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6)、(译语)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7)、(译语)君子不单凭语言来举荐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轲

(10)、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1)、(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着那个位置上的事情。”

(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孟子《孟子》

(17)、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20)、(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4、论语经典语录100句

(1)、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

(2)、(译语)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3)、(今译)孔子说:“有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有智慧的人好动进取,有仁德的人沉静寡欲。有智慧的人成功常乐,有仁德的人恬淡长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能学习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 广场上,一位老爷爷在练地书,他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他写的正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爷爷是想告诉我们,他希望来到北湖的人都看重的是礼、义、仁、智、信,而不看重利益。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4)、先生姓金,喜公益,有爱心…人们赞誉其为美丽清华园里最耀眼的书法“金字招牌”!

(15)、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6)、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8)、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9)、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0)、翻译: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论语语录经典短句

(1)、 广场两旁有着许多柳树,柳枝在风中起舞,它们喃喃自语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真感谢理发师春风把我们打扮得那么美丽,才让我们在夏天一展风姿。

(2)、 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3)、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4)、当别人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5)、(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连信誉都没有,还可以干什么呢?

(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赏析)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9)、(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11)、(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12)、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告天下》

(14)、(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开始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掌握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到七十岁,就随心所欲,任何想法都不越出规矩。”

(15)、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6)、 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8)、(译语)一个有志于行道的士,却以自己吃不好穿不好衣为耻,那就不值得和他说什么了。

(1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0)、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1)、(3)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2)、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6)、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7)、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8)、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9)、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0)、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11)、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