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94句24节气农事谚语精选好句

时间:2023-10-16 11:30:20

农谚语有哪些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农谚语大全 (1)、芒种端阳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阳后,处处有酒肉。 (2)、霜降在古籍《二十四节气解集》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

农谚语有哪些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农谚语大全

(1)、芒种端阳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阳后,处处有酒肉。

(2)、霜降在古籍《二十四节气解集》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寒冷起来,露水凝而成霜,冰霜即杀死草木叶子和农作物的叶子,故有“百草不过霜降”的谚语。霜降的寒冷门坎相当硬正,陕北的气温平均为零度,或零度以下,暖时也徘徊在3度左右。

(3)、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   墙湿三板,墒没深浅。(土墙头雨湿三板厚,证明雨量已经很大了)

(5)、谚语“霜降见霜,谷米满仓”忌讳霜降期间不见落霜的现象,此为气候反常的征兆,天气温暖的显示。有谚语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冻不冻,没有收成。”道出气候反常,不正常年景的恶果。这“霜见霜”是正常气候的反映,紧跟上就是“立冻地不消”的寒冷走向。冬天天气严寒,可将土壤中的病菌,虫卵、有害物等杀死掉。第二年的“谷米满仓”是很有保障的。霜降是一个硬节气,老天爷这时会抽出尚方宝剑,将所有的作物和杂草杀死。 

(6)、这时间播种冬小麦也不迟,收割回来的豆科作物,如禄豆、豇豆等已经上场了,故“又种麦子又打场”道出农人们两头繁忙的生动场景。 

(7)、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五九六九水在浮头。立冬小雪,抓紧冬耕。惊蛰至,雷声起。

(8)、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9)、三月雷,麦屹堆。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0)、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11)、解释: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12)、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13)、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14)、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冬后十日,乌鱼就没了。

(15)、“立冬”即是冬季的开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对“立冬”如是说。 

(16)、“立春”在阳历的2月4日或5日,阴历的腊月或正月,时序不能确定。不过,在腊月打春,表示气候转暖较早,有“立春早,天气暖”一说,如到正月打春,表示气候转暖较迟,如遇到倒春寒时,天气就更寒冷了,故有“立春晚,天气寒”一说。

(17)、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晕即日月周围形成的光圈)

(18)、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冬后十日,乌鱼就没了。

(19)、   谷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种张绵(棉花)”、“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羊盼谷雨牛盼夏”、“苜蓿长过腰,牛马齐增膘”。到了谷雨,山坡路边野草生长旺盛,地里种植的苜蓿长得齐腰高,紫花累累,营养丰富(人也可食嫩叶)。骡马牛羊,草料足增膘快。这就是“草膘料力水精神”说法的缘由。

(20)、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2、24节气农事谚语

(1)、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2)、   伏天三场雨,扇子高搁起。(意为伏天多雨,天气不会太热)

(3)、解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4)、“下雪不冷,消雪冷”是说下雪的时候地面空气很暖和,形成雪区的高空非常严寒。下过雪后,太阳照射到寒冷的雪片上,雪后的寒冷空气被释放出来,人们就会感到寒冷起来,故有“下雪不冷,消雪冷”的谚语。 

(5)、寓意:惊蛰里,地气疏通,可以很好地提供植物需要的.氧气,这时候锄地,有助于作物的生长。

(6)、寓意:到了惊蛰,就再也不能把牛圈在牛棚里,要到地里耕地做农活。也是用来表达惊蛰之后农耕开始的意思。

(7)、“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是指陕北入种冬小麦的地势走向。秋天的高山风大,易干旱,地温快速降下来,故播种小麦首先从高山开始,以免除此等不利因素。平川地段湿气较大不易干旱,山风刮到平川地带较小,气温又要高一些,所以较迟缓入种冬小麦,不会影响冬小麦的出苗生长。

(8)、   万荣农谚,内容丰富、广泛、深刻、全面。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关系紧密,也有人考证,河东大地是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发源地。有指令性的“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种张绵”;有指导性的“过了夏至节,锄地不能歇”;有经验性的“花锄七遍,疙瘩蒜辫,豆锄三遍豆荚成串”;有告诫性的“立夏种棉花,有苗没疙瘩”;有技能性的“早割豆,午摘花,摊开口袋收芝麻”。真是丰富多彩,脍炙人口。

(9)、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10)、三九不冷夏不收。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1)、   孤山戴帽,伙计娃子睡觉。(孤山布满云雾,预示天要下雨,伙计们可以休息了)

(12)、   小暑大暑:“一年十二个月,只有六月热”。六月大小二暑相连,每年最热的三伏天,大部分年份初伏、中伏都在六月,万荣十年九旱,伏天是麦田深耕蓄水的大好时机。“伏天深耕田,赛过水浇园”、“头伏一碗油,中伏半碗油,末伏没有油”、“要想吃白面,伏里犁三遍”。是说伏天要抓紧深翻,做到“蓄尽天上水”。

(13)、“立冬”多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以太阳抵达黄经225度为准。立冬是一年中的大日子,过去的皇宫专门要举行迎冬仪式,以求长生不老。立冬时陕北背阴地已被封冻,不会消释,故有“立冬地不消”一说。同时河里的流水一天比一天要冻冷起来,即有“水冷三份”的说法。

(14)、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是表示降水方面的节气。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这期间,天气逐渐转暖,多降落雨水,陕北有时还飘落雪花。《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由是,有关雨水的谚语多是预测降水落雨等方面,少农事活动方面的谚语。

(15)、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16)、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17)、   东风怕日落,北风怕天亮。(是说风停的时间)

(18)、解释: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19)、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20)、寓意:惊蛰时节地气通畅,是种大葱的好时节。

3、农谚谚语大全24节气和意思

(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2)、   二月雷,坟鼓堆,三月雷,麦谷堆。(雷声预测灾丰年)

(3)、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篇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4)、大暑时至三伏天气的中伏前后,亦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故有谚语说:“热在三伏,凉在三九”和“大暑到,暑气冒”。此时,陕北各地气温升到高峰,平均气温达到23—24度。由于天气酷热,降雨多为阵性的雷阵雨,很少有绵绵的连阴天气。此时,又多大风、冰雹,给农作物常常带来灾害。还多发生泥石流和山体坍塌现象,给人民群众带来损失,所以说:“七上八下,天灾多样”。 

(5)、   “春打六九头”。立春过后天气乍暖还寒,“春寒冻死牛羊”仍要注意牲畜保暖,以防春寒造成损失。

(6)、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7)、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8)、要想白菜不烂,经常翻垛倒换。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9)、“霜降到立冬,翻地冻死虫”。这期间进行深翻地,将土壤中的病虫害翻起来在地表层,极易冻死或者鸟禽被吃掉,同时地面表层的杂草翻进土壤中,经一冬的沤腐,可变为肥料,用以养田,所以冬天耕地的好处较多。冬天农家的有机肥料,最好土地没有封冻前来耕地时,将肥料施入翻进到土壤内,经过长时间腐烂和分解,以备开春后庄稼的吸收利用。施肥较迟,未经分解,农作物不能利用,即“立春上粪是哄人。”

(10)、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民间谚语》

(11)、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叶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12)、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13)、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4)、小满在阳历5月21日或22日,或23日,太阳到黄经60度为准。《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释小满为“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在陕北气温逐渐高起来,土壤亦暖和起来。如苜蓿,豌豆等开出了花朵,故有“小满一枝花”的说法。 

(15)、    白露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因此要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之前灌水二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一般天气应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16)、“立秋”是说夏天的路程走完,进入秋天的征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从气象上看,就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下一场雨,凉爽一回。在物象上看,立秋后到了暑处时,很多农作物灌浆,百草开始结籽粒,故有“百草结疙瘩”之说。

(17)、“惊蛰刮起土,倒冷四十五”,惊蛰时正是气温回升之期,若有西北风刮来,遍地尘土飞扬,寒气迫人,倒春寒来临,近半月十天不会暖和起来,故有“倒冷四十五”天的说法。因为气候的冷暖有个过程,也就是说有周期性,调转东南风后才暖和起来,反之亦如是。所以说上述的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18)、   大雁脚下带霜去。(大雁南飞时,当地天气已经很凉了)

(19)、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20)、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流行全国各地的二十四节气顺口溜,千百年来一直唱响在万荣大地,且代代相传。

4、农谚语大全24节气

(1)、天气清朗为“清”,万物欣欣向荣是“明”。清《帝京岁记胜》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这时,陕北气温已上升到8—10度,但是陕北北部还未进入“种瓜点豆”之时,真正的“种瓜点豆”时期进入谷雨或立夏期间,到地温很高时入种瓜豆,生长极快。不过在过去,旱田作物,如豌豆等,春分前就下种了,有“豌豆要收,冻土里抠”谚语。到清明节时,豆秧即可挂定上坟烧纸的残纸片。 

(2)、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3)、   农谚是“二十四节气”传承的重要方式。《说文解字》讲:“谚,传言也。”它是民间口口相传的短语或韵语,具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富含哲理,充满睿智等特点。农业谚语(简称农谚),是谚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是民间传承农业技术和生活经验的重要方式。农谚伴随农业起源而产生和流传,历史悠久,流行广泛。在汉族的先秦典籍中已见诸端绪,汉代以降,历代农书多有记述征引。经过世代先民的口传心授,农谚代有新创,流播不绝,不断丰富和发展。农谚中既保存了农史事象的印记,也充满了乡土民俗的醇香,是人类历史遗存的珍贵文化遗产。

(4)、翻译:如果五月端午晴天不下雨,全年的雨水都会偏少,当年的稻子会不结种,甚至颗粒无收,最后烂在田里。

(5)、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6)、解释: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7)、   干冬湿年。(一冬无雨,年关时节雨雪多)

(8)、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9)、 “一年之计在于春”典出南朝梁元帝萧铎的《纂要》中提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至理名言,后又在《增广贤文》中增添为“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陕北勤劳的劳动人民对人生的勤劳总结出经验说:“早起三日顶一工”。所以一经打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10)、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不赤膊,寒露脚保暖)

(11)、春分一般在每年阳历3月20日或21日。这时正是太阳到达黄经零度,白天与黑夜的时间长短正好相等,所以有“日夜中平”与“昼夜平均”之说。春分过后,日子一天一天长起来,故有“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的民谚。  

(12)、寓意:春雷响,大地回暖,植物开始生长,动物也开始出洞觅食,繁衍生息。

(13)、   白露秋分是播种小麦的最佳时节,“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肥田”。白露节后孤山稷王山的山腰丘陵地带就要开始播种,秋分时节平川埝地要适时下种,寒露节再种水分充足的近村好地,这就是因地制宜。

(14)、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篇4◆晴雨

(15)、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16)、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其实不同的地方也稍微有差别的。

(17)、白露时产出较多的露水在医者眼中是上好的良药

(18)、解释: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19)、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20)、古人发现,秋分之时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同时在春分日还有祭祀太阳,秋分时祭祀月亮的活动。据《周礼·春官》载:“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都把祭月活动选在秋分之时,托福天地佑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有哪些

(1)、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2)、解释: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3)、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4)、雨下清明前,谷雨雨不干;雨下清明后,干到立夏头。

(5)、 “夏至十日麦梢黄,再过十日上了场”。夏至在每年6月下旬,加上十日麦梢黄,再加了十日登上场,就到了7月初旬,正好是阴历6月初旬,正应了“六月小麦子馍馍熬羊肉”一语。 

(6)、寓意:这是山区地方的谚语。惊蛰时节前打雷下雨,山区更容易种庄稼。因为山区农田好排水,有益于庄稼的生长。

(7)、“药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

(8)、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9)、   “霜降不出葱,越长心越空”、“霜降到立冬,刨薯不放松”、“九月人忙歇不住,别忘出葱刨红薯”。

(10)、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11)、解释: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12)、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13)、六月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14)、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