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144句孟子摘抄400字精选好句

时间:2023-10-12 12:09:02

孟子摘抄 1、孟子摘抄好段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世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比如“王天下”,君临万国,富有四海,其乐无以复加了吧? (3)、

孟子摘抄

1、孟子摘抄好段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世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比如“王天下”,君临万国,富有四海,其乐无以复加了吧?

(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白调》

(4)、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5)、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7)、1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9)、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10)、 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11)、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2)、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d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1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4)、孔子说:“抓住它,就存在。放弃它,就亡失。出出进进没有一定时候,也不知道它何去何从。”这说的就是人的心吧?

(1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7)、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8)、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19)、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偶成》

(20)、柳下惠这个人,你给他三公的高位,他也不会放弃他的原则。不管他在哪个职位,他都按原则办事。如果你要他违背原则,服务于某个权臣的利益,他绝对不干。这也是他官场不得志的原因,但他并不愤恨世道不公。因为他从来就没期待过谁,他只管自己。

2、孟子摘抄400字

(1)、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2)、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4)、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

(5)、知道自己要干啥,也知道能不能干成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样就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性分就定了。成功了,那是我本来就有的;没成功,一辈子吃干粮咽野菜,那也正常。

(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7)、1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孟子)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0)、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11)、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12)、               ——于谦《石灰吟》

(13)、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14)、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1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16)、国学经典类:你可以抄我们的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易》和《春秋》,国学类的书常抄可以提高人的境界和格局,使人更加大气稳重;

(17)、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孟德斯鸠。

(18)、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19)、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0)、(4)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3、孟子摘抄简短

(1)、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4)、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无需半点古文基础,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6)、(1)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7)、又一阵秋雨潇潇地下着,润绿了竹;又一阵凄风飕飕地舞着,染黄了菊。一位英勇的将军,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手握青剑,独倚栏杆,但见潇潇雨歇。抬头望眼,仰天长笑,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8)、孟子(约前385年—约前304年),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9)、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10)、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原系朱熹在诠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所讲。这一名句论述了“民”“社稷”与“君”三种政治主体的轻重次序,孟子对此的裁断斩钉截铁、力透纸背。

(11)、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2)、为了让泥萌直接体验到《华杉讲透》的阅读感受,熊猫君摘录了7段。

(13)、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1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5)、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7)、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18)、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19)、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孟子摘抄及翻译

(1)、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3)、所有成功靠的都是时间的投入,所以你必须坚定地在其他地方都不花时间,才能把时间集中到你需要有所作为的地方。

(4)、▲华杉在《总裁读书会》和《军武大本营》推荐《华杉讲透》

(5)、盖世无双 雄才大略 雄心壮志 文韬武略 大义凛然 智勇双全 神通广大

(6)、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爱迪生。

(7)、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

(9)、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10)、 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11)、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1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3)、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词知其所离,遁词知其所穷。

(1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16)、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7)、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18)、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1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孟子摘抄加感悟

(1)、诐bì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4)、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5)、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6)、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7)、下面为大家摘录习总书记讲话中引用过的《孟子》名句:

(8)、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9)、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4)、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愤怒古诗名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1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16)、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汉乐府》

(17)、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8)、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0)、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2)、10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3)、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4)、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6)、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7)、一个小学生,哪天早上起来没想过“今天要好好学习”呢?没有人早上起来决定今天要贪玩不学习的,但是一玩起来就忘了。谁没有发过善念要做个好人呢?只是一涉及自己的利益,就做坏事了。

(8)、(2)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9)、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0)、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1)、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2)、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8)、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19)、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习总书记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20)、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1)、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之,是为得之。

(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

(3)、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

(4)、所谓作为,是一种选择。只有选择了不做什么,才能选择做什么。如果一个人无所不为,那他到底要干什么呢?

(5)、贫贱不能移——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6)、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8)、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9)、张居正还注解过另一层意思:如果一路都无所不为,事事志在必得,就相当于是个开放的风险敞口,随时会被人挑落。这样哪有机会有最后的作为呢?

(10)、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11)、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1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3)、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5)、曰:「有。北宫黝yǒu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这里孟子说北宫黝yǒu养勇的方法就是“肌肤被刺,毫不颤动;眼睛被戳,都不眨一眨。”而孟施舍的培养勇气的方法又不一样,他说:“我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跟对待足以战胜的敌人一样。如果先估量敌人的力量才前进,先考虑胜败才交锋,这种人若碰到数量众多的军队一定会害怕,那我哪能每次都打胜仗呢?只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这里孟子说孟施舍的方法比北宫黝的方法易行,而后面又说道曾子的养勇方法“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孔子曾经告诉他“大勇就是,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对方纵是卑贱的人,我不去恐吓他;反躬自问,正义确在我,对方纵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所以孟子又说与曾子比,孟施舍的方法又不如曾子的易行。这段说了不同培养“不动心”的方法;也就是培养勇气培养定力的方法,就像毛泽东,为了练自己的定力,就去闹市上看书,我们知道闹市是非常吵闹的,而当他刚开始看书时,根本看不进去,后面刻意训练,就可以安安静静的一直看书了,专注在书里面,而不是在闹市上,这就是极强的定力。圣贤人的定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再来说一下我们家的例子吧,就是我们家,我妈妈就是经常会去静坐,有时候我也会跟着去静坐,这也是一种锻炼定力的方法

(1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17)、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18)、 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19)、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0)、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1)、在我认为,孟子是怀有匡正天下的巨大抱负的。在《离娄上下》中,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我看来,修、齐、治、平,从本质上说,就是施行仁义之道。得天下,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行仁政。孟子是以集成儒家的道为己任的。在《万章上下》中,通过对历史的阐述,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在《孟子·尽心上下》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2)、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韩愈《听颖师弹琴》

(3)、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