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134句不二法门的意思和解释精选好句

时间:2024-03-19 09:48:58

不二法门的意思 1、不二法门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1)、好好学习吧,这是你成功的不二法门,你别无选择。 (2)、“不二法门”原做“入不二法门”,指菩萨理解和掌握“不二的道理。《维

不二法门的意思

1、不二法门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1)、好好学习吧,这是你成功的不二法门,你别无选择。

(2)、“不二法门”原做“入不二法门”,指菩萨理解和掌握“不二的道理。《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里面是这样说的:“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意思是:对于一切现象,不去用概念表达,才能进入“不二”这个入佛的门径。《维摩诘经》里面还说:维摩诘居士用“默然”表示他对于“不二”这个道理的体会,因为“默然”就表明了不用概念去表达任何现象。当文殊师利请他讲如何“入不二法门”时,他默然不应,文殊师利说:“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也!

(3)、出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扩展资料:《维摩诘经》运用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消解一切矛盾,影响了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公案机锋。

(4)、   语本《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5)、亚洲不能只是因为安然度过了全球危机,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发现了经济繁荣的不二法门。

(6)、   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意思是无离两边。

(7)、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8)、   如完全“定心”,那是执着,是有住,是着相,是有碍,有物障,有挂碍。

(9)、   它只是煮烂了而已,它并没有消失;我们的生与死也是如此。

(10)、善用资讯科技,重整工作程序是提高效率和成本效益的不二法门。

(11)、“一实”,也就是“真如”,是指世间万事万物“真实不虚,如如不动”的本真。“一实不二”,就是讲世间万事万物原本就是一体平等,而无分别的。

(12)、   古德说得很好: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13)、苦练杀敌本领,增长爱国信念,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14)、   要知道人生最大的障碍和不自在,就是受外界的牵制,就是来自对外在虚假的认同,从而破坏了我们心灵的统一。

(15)、通过实施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提供高品质的客户服务,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以赢得更多的客户并且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已为西方企业界实战验证为世纪企业构筑核心竞争能力拓展利润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16)、十八:吃得比你消耗的少,是减肥的不二法门。

(17)、(解释):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18)、不二法门者,无说无示,不是言语可以表达。有言语可以表达的都不是不二法门。因为有言语就有分别,有言语就是就不是不二。不二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19)、三十一:经商的不二法门就是寻找最快的来钱路径。

(20)、二十三:获致愉悦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2、不二法门的意思和解释

(1)、三:不管你的详细计划是怎样的,对新生企业而言,主客两益法是迅速吸引到规模顾客群的最有效的不二法门。

(2)、   你、我、他就像三个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若说有差别、若说是异化,那只不过是假象罢了。

(3)、   把一切妄想全部放下,放到一念不生,当下即是。

(4)、《维摩诘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维摩诘居士问众菩萨:「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有三十二位大菩萨,互相研究怎么样是「不二法门」?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无论谁说谁的道理,都是讲这个不二法门。这个不二法门,本来是没有话可讲、没有话可说的,为什么呢?一说,就不是不二法门了。想用言语说出来「不能言的道理」,又用言语把这个「能说出来的道理」也要不说它。

(5)、像这些争论,只能说是很滑稽,也让我们联想到盲人摸象的譬喻,这都是边见──各执一边,既是边见,显然都违反了中道。

(6)、二十六:不仅仅在技术上,而且拥有一点点侵略性在身体对抗上压迫对手是在顶级联赛中取胜的不二法门。

(7)、白话释义:“殿前曾献升平策,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的第一名。”

(8)、用法上的区别。(1)唯有:这里的“唯”表示从口。(2)惟有:这里的“惟”表示从心。

(9)、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原指不靠言语传授,只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大悟的修道门径。后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10)、所谓‘方生方死’,是说我们生的起点,也正衔接著死的那一刹那,这两个点是可以重叠的。‘方死方生’,就是说我们死的那一刻,也就是新生命的开始,这两个点也是可以重叠的。当我们下班休息时,休息的起点也就是工作的终点,这两点一样可以重叠。所以佛法往往用‘O’来表示。

(11)、二:资讯系统部的抱负,是令警队继续成为全球资讯系统最先进的执法机关之而推行第二个资讯系统策略方案正是实践这个抱负的不二法门,当中包括数据仓知识管理电子警务及电脑辅助训练等。

(12)、只要你记住一句话,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13)、   他认为只要心中清净,佛土也就清净了,虽然他有眷属良田,但他的心却不为贪念所蒙蔽,虽然他的行为不同于其他菩萨,但他实在是在追求佛道真理。

(14)、所谓不二法门,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超越和解脱,因此不能离开现实的烦恼而求解脱。因为离开烦恼,也是找不到解脱境界的。

(15)、    那么多法门看起来眼花缭乱,实际上都是能够让我们减少贪嗔痴、增长智慧的。

(16)、二十一:假如小孩是社会的期望,那麽教育便是实现理想的不二法门。

(17)、据《维摩经》记载,有一天,维摩居士示疾,文殊菩萨率领诸大菩萨前往探病,双方就在维摩丈室裡讨论起「不二法门」之意来。

(18)、摘要随著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留住忠诚度高的顾客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课题,为达到企业永续经营的目的,提高顾客满意将会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

(19)、努力刻苦训练是夺得奥运冠军的不二法门,任何吃偷***耍滑都是徒劳。

(20)、四:把用户当作开发伙伴,是快速改善代码和有效调试的不二法门。

3、道教不二法门的意思

(1)、   不二是佛教认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与观念,佛教将这种不执偏见、契合法性之认识,称之为“中道观”。

(2)、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他***吾教是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的人;***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3)、今付无法时──今天我把不能言诠、无有方所的法付给了你时。

(4)、“不二”,是一个佛教名词,也叫做“无二”或“离两边”,指视“生”与“死”、“乐”与“苦”、“富”与“贫”、“大”与“小”、“黑”与“白”、“高”与“下”“有”与“无”、“方”与“圆”…为彼此平等、没有区别,抛弃一切对立的观念。正如《大乘义章》卷1里面所说的: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

(5)、据《维摩诘经》所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大菩萨。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号金粟如来,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善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也是诗人王维心中的楷模。

(6)、法华经云:“余二即非真”。我们的思想往往从时空出发,从事物的表相上去看待事物,去认识事物。心中就永远存在二元两端对立空间中的人我、生死、有无、得失、是非、会否、对错、贫富、贵***、智愚、好坏、善***、美丑等分别;人们心中有两端对立空间的分别。有了这种分别心,就会产生隔阂、矛盾、痛苦和烦恼,迷失真如本性。

(7)、   无量寿经上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8)、   反之,不管你怎么去思惟、探索,都得不到真实的结论与实证。

(9)、出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扩展资料:《维摩诘经》运用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消解一切矛盾,影响了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公案机锋。

(10)、所以我告诉你们,「不二法门休开口」,绝对不可以开口的!「第一义谛莫妄谈」,妄谈,就是人家问你一句,你讲十句,这讲就没有意思了。

(11)、成功没有秘诀,敢尝试肯吃苦能坚持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12)、   倘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能够如如不动,一旦面对社会五光十色,立刻心起分别,那是不行的;不能汇归不打成一片,是无法修行成功的。

(13)、二法门是错误的,多法门那就更错。***古代有个“一贯道”。它的最前身是明朝时期得罗祖教,也叫无为教。一创立的时候,就全真教,正一道,白莲教,儒家融合在一起。后来产生很多分支。到了清朝时候,一个分支的头目取孔子《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把教名改成“一贯道”,把儒释道天主教融合到一起。孔子的本意是说,我不管说了多少话,我都始终贯彻一个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就是“仁”。一贯道,则是表明自己能把所有的法门都贯穿到一起的意思,就是大杂烩。后来,又把伊斯兰教也融合进来,五教同堂。大家想,你得多高层次,你能把五个大神创立的东西融合到一起呀?完全失去理智了嘛。新***成立之后,把它定为反动会道门,予以坚决取缔。这就是“多法门”。

(14)、明远君泼墨多奇趣,生动尽致。余喜其藏书票。他人做票多以小版画式出,独君以彩墨示人。用纸或宣或草,或磅或马粪,概无讲究。颜料种类不依打路,一票一帧绝无重复。其票图画或清雅,或生拙,或艳俗,或西味,每每出人意料。无论闲花野草,清供雅玩,破壶烂缸,瘦石孤羽,无不入妙。

(15)、   类似孟子的学生告子,主张真理在心以外;外道并不是个坏名词,只是说明他谬认真理是在自心以外而已。

(16)、   法门可以理解为一种门道或途径,所有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去不断修行便可以获得正果。

(17)、好好学习吧,这是你成功的不二法门,你别无选择。

(18)、  平常我们对禅所知道的,都只是能知,除了能知没有所证。

(19)、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呢?就因为我们觉得:「噢,看我多聪明!我这个智慧比旁人高。」有这一种执着,所以就不成佛了,和这个圣人就不一样了。圣人看一切人都是圣人,所以他自己就是圣人;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他自己就是佛。

(20)、三十二:赢得有既定情感兴趣的消费者,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4、不二法门的意思和造句

(1)、据《维摩诘经》所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大菩萨。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号金粟如来,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善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也是诗人王维心中的楷模。

(2)、(5)多样原则:决不相信"不二法门"的断言。

(3)、   六祖坛经开示得很明白:即定之时慧在定,即慧之时定在慧。又说:定慧等持,双修是正。

(4)、他虽然没有学到什么,且喜无所得也无可失。我们每个人的心,原本无欠无余,是圆满具足,恰到好处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心,不要让它迷失和受到污染,只要肯自净其意,始终保持著原本清净的本心,就会直了成佛的。

(5)、如果你连这不二法门都不能做到我真不知道你能够做什么。

(6)、个体生命的差异,只显示在父母生我以后的社会人上。从出胎、诞生、婴儿到成为社会人,其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晴对色,耳朵对声……不断地录音、录影、见取、造业而形成了分别意识。

(7)、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只有问题没有解决方案才可怕。

(8)、解释: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和学术派别。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9)、“法门”,也是一个佛教名词,指入佛的门径。

(10)、我想你应该知道像这种不二法门的事情你是没得选择的。

(11)、   谬执心外有法,就像连自己的父亲都背弃了一样的愚昧无知,所以说心法不二──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12)、我们常常说佛教是不二法门,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切都不二。因为它是一而二而一的。你说是一吧,它又是二;你说是二吧,它又是一。本是一体,所以不能分离出来。你一定要分别,那就误入歧途了。

(13)、   既然说它是一种思想境界,它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呢?简单的说,不是不是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不二。

(14)、这就叫不一旦我们有分别就叫所以凡夫都是很二。认识什么东西都觉得,这个一定要有个好坏,一定要争个高矮,所以你的妄想、执着、烦恼一层叠一层,一层叠一层,不断地往上加往上盖的时候,今天我们听到佛法讲的空性就是很害怕。

(15)、   现在不妨再解释清楚:有人说虚空含法身,不对,虚空含法身即虚空以外有个法身,法身在虚空之内,这样便是这是迷人所说,若是悟人则不同:虚空不作虚空解,虚空就是法身。法身不作法身解,法身就是虚空。

(16)、(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17)、   ’独行、独步并不一定是到旷野荒郊,只要你能保持体用不二的安祥心态,虽然你在西门兜、菜市场里、兰溪边散步,却好像是一个人在独行、独步一样,外面的一切,对你不会构成干扰。

(18)、三十三:从实践中领悟,是领悟考古的不二法门。同学们随邓聪教授往大屿山塘福石滩,进行打制石器实验。

(19)、在信心铭中,三祖老早就说‘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20)、   原本清绝点埃,绝诸相对,是个定慧圆明、寂然不动的大觉心。

5、佛说的不二法门的意思

(1)、在《维摩经》众多的不二法门中,语默不小大不二是对禅宗影响最大的两种。维摩不二禅机,对禅宗影响最大的,除了斩断葛藤的方法论,便是存在而超越的境界论。这主要表现在心净佛土净、在欲而行禅、处染而不染、无住而生心等方面。

(2)、佛陀住世时的弟子华加,向佛陀提问也是用二元对立的两端空间语言结构。有一天华加问佛陀“人死后会重生吗?”这就是一个“会否”的二元对立语言结构。佛陀并没有在二元对立语言结构中回答“会或不会。”佛陀的回答是并非重生,并非不会重生。以至于华加对别人说,我听了世尊的回答越来越糊涂了。后来***的禅宗也如法炮制。禅师对弟子问“佛是什么?”他们也不会回答你是或者不是,他们的回答可能会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的回答是“麻三斤”弟子听了也是感觉神经错乱,没有了方向。

(3)、万法里边所有的事物现象里面有没有一个事物生另一个事物的?那大家可能要说,法师你就说得太过外了吧!人不是就从娘肚子里面生出来的吗?

(4)、它的坏处就是,我们如果一直活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中跳不出来,它就是烦恼的根源,妄想的根源,妄为的根源、痛苦的根源、悲伤的根源,以及不能觉悟的根源……只有当大脑不被思想的时空及应对机制所限并完全静止时,才会有朴素的纯洁,才能“烦恼即菩提!”

(5)、   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行得道的高僧都是从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

(6)、   我们习惯用分别心去认知法,而见取、执著,这叫做***见取。

(7)、大雨明远,本名王明远.1962年生,字大雨,自由艺术家。e画廊代理画家。《***美术市场报》2011年第8期专版刊登。

(8)、   据《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载,佛教共计有三十三种不二法门。

(9)、产品比较是直接了解品质与需求的最佳方法,在决定好购买品牌与型号之前,比较同级品牌的规格功能产品技术安规及价格是不二法门。

(10)、总觉得跟你在一起,不管多高的地方都可以到达。

(11)、   我说话你听得清清楚楚,我不说你也没听时,内心历历明明、明明历历、空空朗朗、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是‘一念不生全体现’的甚深安祥心态。安祥是法的正受、法的现量,除了安祥以外,任你见个什么,统名邪见,不管你有任何觉受,都是***觉受。

(12)、   一个分裂、多元的心,不统一又不集中,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力量了。

(13)、   换一句话说,禅就是不二法门,要想快速相应,疾速成就,只有证入不二法门,把好***、是非、人我....一切相对的边见,统统泯灭,一体涵摄,不生分别,当下圆成。

(14)、   唐裴漼《少林寺碑》:"空心、元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

(15)、   生是缘生,条件的组合;灭是缘灭,条件的解体。

(16)、   传说古印度有位叫维摩诘的人,他是释迦牟尼门下著名的居士,也是一位在家菩萨,维摩诘与其他菩萨不同的是,其他菩萨都没有家室,而维摩诘却不仅有娇妻美妾,而且拥有大片的庄园田地,是当地的一位富翁,但他即虔心侍佛,刻苦修行,同时也积极参加世俗的活动,他这种既出家又在家的举止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17)、   反之,不论偏定或偏慧,都是边见,都不契合中道。

(18)、   能够修到心法不就直截了当地圆成佛道了。

(19)、如果偏慧就会滋长分别,偏定易沦于无记。无记是坐禅最大的弊病,定到偏于无记的程度,一切不知不觉时,就像没有主的空房子,魔就有夺舍的机会可乘,所以打坐而冥然不觉,非仅不好,也是很危险的事。

(20)、真不愧是越前啊,不过要想赢我,你还太早了点。

(1)、  如能做到一切始终不离安祥,则所作所为悉同无为,自然智鉴无缺,不起分别而生活在观照般若中。

(2)、   六祖坛经曰:‘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

(3)、视顾客为上帝,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服务工作者的不二法门。

(4)、   一开始我们就经常受到外在的得失、毁誉、好***....相对观念的影响,而萌生出恐惧、忧虑、不满的心态,并经常被这些因素所牵制、干扰、使我们活得很不自在、不自由、不解脱;乃至于不论如何伟大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活在无奈之中,常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

(5)、在世间上,「善和***」,善的不是***,***的也不是善,我们要分清楚;「是和非」,是不是非,非也不是是,我们要分清楚;好不是坏,坏不是好,我们要分清楚。等于大不是小,小不是大,因为这是世间法,必定要有一有要承认这个事实。

(6)、如是可知禅宗不立文字,是欲立而不能,非可立而不立,有意显异也。这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7)、不团结一致,一也。一是中道之用,代表才能、一技之长、惟精惟一。月牙山人说中道是中华心法的心传,中道有体用之说,中道的体代表德、代表修养,用0表示;中道的用代表才、代表能力,用1表示。

(8)、禅宗将《维摩诘经》作为宗经之将不二法门作为处世接机的态度与方法,泯灭一切对立,从而获得了生命自由的无限超越。

(9)、(6)精致味美的食物,往往是吸引客人近悦远来的不二法门。

(10)、一切的现象只是个‘诸行无常’的过程,你看到的一切运作、一切的形色,完全如佛所说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毕竟寂灭。’除了‘一真法界’,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永恒的。

(11)、   须知不二法门,一也不立;若有所立,就是能立与所立,就成了二法,就不是不二法门了。

(12)、禅宗文化开启多门线上公益课程,有《六祖坛经》导读、《吉祥经》导读,《安心的力量》、《禅宗文化大讲坛》等精彩讲座,欢迎大家关注千聊净觉一心直播间收听,可以向老师提问交流。

(13)、   云:“云能者,如来也;所者,众生也。能所各别,权教之故也。法华经意,能所一体也”

(14)、(8)他永远不能弄清他自己的地位,而他久而久之,也就以“弄不清”为不二法门。

(15)、三十五:获得愉悦的不二法门是珍视我所拥有的遗忘我所没有的。

(16)、以上略举了十个不若具体地讲,一切都是不百个千个列举不尽,例如得失不时空不...本质上都是不二的。

(17)、于是乎,文殊师利菩萨就转问维摩诘居士,说:「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入不二法门?」就是说,你说怎么样?我说是这样子讲,你看我讲的对不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说了这不二法门的道理,唯独「仁者」你啊——就是维摩居士,你怎么样讲这个「入不二法门」呢?

(18)、   其实万生万物都是由空里来,又融归到空的母体里去的。

(19)、   据《大乘义章》卷一解释:“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

(20)、这就是说是故诸法空相不生,既然不生,生哪里有一个灭可得呢?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我们就要知道这里《心经》里边讲的就是无生相,即无生相,就没有灭相,那么这个垢和净,增与减,一切都是我们妄想的相待而有认识的世界。

(1)、三十八:获致愉悦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2)、二十五:摘要随著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留住忠诚度高的顾客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课题,为到达企业永续经营的目的,提高顾客满意将会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

(3)、   真实的是永恒的,大圆觉海是不生不灭的。

(4)、“不二”,就是不去“分别”。在《佛学常见词汇》中“分别”,被定义为:“思量分别一切事理,如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美丑等等。分别由妄心而生,真心则视一切皆如。”

(5)、   所以一切都不必拘于形式,而在于自己内心如何把般若智慧运用于生活中去,于是他便证实了出家和在家的不二。

(6)、七:理解,调整,力行,自评。成功改善环境的不二法门。

(7)、(示例)有位姓尹的妈妈,年纪已在五十以上。一人孤居,长斋礼佛。(郭沫若《牧羊哀话》)

(8)、「虚怀者可与理通」:你要能以「虚怀」,就是虚心。怎么叫虚心呢?就是没有贡高我慢,没有我执和法执。所谓「有若无,实若虚」,自己有道德,也就好像没有道德似的;自己有智慧,又好像没有智慧似的。不要以为你自己有一点点的道德,就觉得:「这个法界都没有地方可以放我了,我怎么办呢?到什么地方去呢?」你把法界都充满了,法界都放不下你了,就自满了;自己满了,那就不是虚怀了。真正的虚怀,就是自己不自满、不贡高我慢、不妒忌、不障碍,这都叫虚怀。本来这个人不如我,但是我也觉得他比我好,觉得他什么都比我自己好,这是虚怀。

(9)、认识不二法门,诸法平等,法无自性,万法皆空的真谛要做什么呢?就是要断除我们烦恼的根源,烦恼的根源来自于分别,并且执着于分别。分别就会产生我、你、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对待,随之而来的就是滚滚不尽的烦恼,有些人就是对过去念念不忘,生活在回忆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做好事,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时时刻刻嫉***如仇,也陷入无尽的痛苦。如果认识事物的实相,知道缘起性空,无二无别,便能平和对待,不执着,不纠结。所以,诸天赞叹“文殊师利名为无碍师利,无上师利”时,文殊菩萨说:“我是贪欲师利、瞋恚师利、愚痴师利!我是凡夫、是外道、邪行人!”这不是文殊菩萨自谦,而是智慧,是不二法门的智慧,烦恼与菩提,对错,美丑,好坏,内外等等一切看似对立分别,说到底都是空的,不二的。

(10)、如《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中有三十一位大士,皆以言谴二边法(即文字法)。文殊云:“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此即以言谴言,显离言说法也)时维摩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

(11)、   一般所说的入定有很多流弊,例如打坐,就有很多的法门:有的守丹田、有的守黄中、有的守中丹田、有的守海底轮,各有不同。如果你当时的心态与法的要求不吻合,就会走火入魔。

(12)、文殊师利菩萨就说了:「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他说,照着我的意思来讲,对于所有的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也没有什么可以表示的,也没有什么可以认识的;「离诸问答」,既没有问,也没有答,这就是入不二法门。并不是说或者写出一个字来,你认识这个字;或者画出个图来,你认识这个图。不是的!所谓「离言说相,离名字相」,这就是不二法门。文殊师利菩萨就这么说,没有问也没有答,这就叫入不二法门。

(13)、   诸如善***不得失不净秽不迷悟不内外不人我不生死不佛魔不色空不体用不性相不因果不二等等。

(14)、   一个人出生了,法界──大宇宙并没有增加什么;人***了,乃至一个星球殒灭了,大宇宙也没有减少什么。就像煮一锅肉,肉烂到看不见了,它还在锅里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