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142句诸葛亮的名言名句有哪些精选好句

时间:2024-01-31 15:09:05

诸葛亮的名言名句 1、评价诸葛亮的名言名句 (1)、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2)、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

诸葛亮的名言名句

1、评价诸葛亮的名言名句

(1)、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2)、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4)、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诸葛亮《兵要》)。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6)、17)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7)、那么一个男人倘若太强大了,那么就会走向灭亡的路线。为什么呢?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哲学的道理。纵观楚汉的刘邦,就能说明这个道理,项羽就是太强大了,一个人太强大了,什么都懂,就不会去信任任何人。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0)、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1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12)、倘若我们先发现他们,就证明我们的军事水平比他们先进,倘若被他们发现,就说明我们落后了。所以我们人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停对宇宙进行探索,不断学习,不能终止。这也就是诸葛亮所提出来的远虑者安的一种表现。

(13)、这句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道出了一个人,做人不能太柔弱,特别是一个男人太柔弱了,就会失去阳刚之气,就会变得很女人。一个男人倘若娘娘腔,走路还跟女人一样,这样的男人,对于女人而言,就没有什么安全感,就没有势力。

(14)、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

(15)、(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6)、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7)、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20)、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咏怀古迹五首之四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2、诸葛亮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4)、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7)、是啊,这句话写得很美好,一个人很淡泊,看起来不在乎功名利禄,但不代表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如诸葛亮的一生,他本向往躬耕田野,过那种淡泊名利的日子,但他也有匡扶汉室,拯救苍生的志向,他无时不刻都等待一位明主,再助明主一臂之力。

(8)、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9)、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1)、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12)、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完美,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完美。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13)、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一一诸葛亮

(14)、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赏罚第十》)。

(15)、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16)、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17)、9)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18)、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3、诸葛亮的名言名句爱国

(1)、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三国演义有个秘密,刘关张,罗贯中,都是lgz打头,神奇吧,你再把诸葛亮念一念

(4)、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6)、今南觉子已定,兵甲已足。----《出金民表》30句诸葛亮的名言警句30句诸葛亮的名言警句

(7)、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诸葛亮《纳言第四》)。

(8)、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9)、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诸葛亮《治国第一》)。

(10)、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诸葛亮《与群下教》)。

(11)、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了,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1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3)、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14)、——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

(15)、国安民乐,四方仰德,果真如此吗?呵呵。我入蜀地,所见所闻,一路沿途尽白骨森森;强征壮丁,妄动国政,沃野千里无一个男人。致耕地荒废,饥荒横陈,是可忍,孰不可忍。七纵孟获,妇人之仁;严刑峻法,民不聊生。诸葛亮,你为何一声不吭?!----此物天下绝响(b站)

(16)、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

(17)、10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18)、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9)、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诸葛亮《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诸葛亮名言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0)、夫学(欲)〔须〕静也,才(欲)〔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治性〕。

4、诸葛亮的名言名句排序

(1)、1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诸葛亮《将苑·将诫》)。

(2)、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3)、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4)、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5)、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6)、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三国)诸葛亮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译文: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以被宠爱而扬威。

(9)、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诸葛亮《视听第三》)。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诸葛亮《察疑第五》)。

(11)、(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译文: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勋卓著又不骄傲自大,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诸葛亮《将才》曾经诸葛亮唱空城计时,神色自如,司马懿一退,却发现后背湿透。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无惧的人,只有勇敢的人去克制这种恐惧。----楚门子升《快乐在左,痛苦在右》

(14)、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15)、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7)、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该史料后被《资治通鉴》引用。《晋书》则记魏军卸甲轻装,日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而陈寿所著《三国志》里,两种说法均无记载。

(18)、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19)、诸葛亮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又是空城计,简直聪明极了!然而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恰恰是我们文化的一个致命伤投机取巧。----郎成平

(20)、1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诸葛亮《将苑·智用》)。

5、诸葛亮的名言名句及诗词

(1)、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

(2)、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因为不思考的人,他就不会去想将来会发生什么,对未知的空间,他也不去思考会有什么。无虑者多数都安于现状,不会做过多的去思考未来的事儿,或是将要发生的事。所以这样的人就很危险,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就没有准备,没有防备。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6)、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7)、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8)、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9)、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10)、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扩展资料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淡泊”、“宁静”不是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11)、1船漏则水入,囊穿则内空;山小无兽,水浅无鱼,树弱无巢;墙坏屋倾,堤决水漾(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12)、此句出自《诸葛亮论赏罚》。意思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所以要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的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1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4)、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1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6)、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展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7)、25)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篇二)诸葛亮的名言警句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18)、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

(19)、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20)、22)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1)、意思是: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2)、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人君悬赏以待功,设位以待士(诸葛亮《举措第七》)。

(5)、——诸葛亮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貌美不如玲珑心,贤妻扶我青云志。----《梦三国》

(7)、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8)、收藏一些积累一些关于诸葛亮的名言警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学习上都有好处。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诸葛亮名言警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名言警句栏目!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0)、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1)、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2)、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4)、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15)、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后,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16)、——诸葛亮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劝农业,无夺其时。

(17)、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1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19)、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20)、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1)、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鹏奋飞于北溟兮,击水千里。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待时歌》所谓命者,性也。性能命通,故圣人尊为地还往有,以个把命愚其人时她个智其圣。----《阴符经集释》

(3)、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4)、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前《出师表》)。

(5)、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诸葛亮《戒外甥书》)。

(6)、在现实中,就好比一个健康的人认为自己不会得病,不去想未来生病了怎么办,天天浪费钱财,不去珍惜。等到生病那一天才后悔没有好好节约用钱,不然也不至于没有钱拯救自己的生命。

(7)、有文事必有武备。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8)、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诸葛亮

(9)、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来增加些微财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戒子篇》

(11)、做人需要12个心计计计经典!1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2把握做人的尺度:3小心驶得万年船:4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5祸从口出福从口入:6做人要能方能圆:7礼多人不怪:8要做事前诸葛亮:9八面玲珑路路通:10能屈能伸,忍字当先:11水流不腐,人活不输:12做情绪的主人:心境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和坎坷回到原点的你我她都不是原来的自己每个人的心境都变了我想过很多次如果感情的事那么简单当初我们都不会做出那个选择现在来探讨对与错都是事后诸葛亮我们走过了青春无论是遗憾还是缺憾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回不去过去的心境在面对过去的情感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这不是单选题人生不是单选题----狗头高《特种兵之霹雳火》鹏奋飞于北溟兮,击水千里。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诸葛亮《待时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21)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13)、勿以身贵而坚韧,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4)、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1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6)、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17)、1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诸葛亮《将苑·自勉》),

(18)、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乱》。

(19)、图以于易,为大于细。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

(2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2)、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