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72句道家静心三诀有什么用精选好句

时间:2024-01-31 15:08:23

道家静心三诀 1、道家静心三诀全文及译文 (1)、玉虚子诗谓:「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又云:「无无藏妙有,有有观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

道家静心三诀

1、道家静心三诀全文及译文

(1)、玉虚子诗谓:「物物元无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观晓悟,悟者不知谁?」又云:「无无藏妙有,有有观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这是彻了语。此意通三教,万法无二门,入者有得!圭峰禅师谓:「心无自相,托境方生。境性本空,由心故现。」若能心境俱泯,体用两寂,则自心境两不相碍,本源湛寂清明,自在虚灵,则此心便不祈静而自静,不祈息而自息矣!

(2)、    张三丰《玄机直讲》曰: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合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自然两肾火蒸,丹田气暖,吸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练而自练。这是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是:吸气小腹内收,丹田之气随意念上升至中丹田,鼻吸之气下行至中丹田,呼气时小腹鼓起,吸入之气随意念,由中丹田下降至下丹田,同时,胸之浊气由鼻呼出。

(3)、以上四个动作大约五十至六十分钟。可先从四十分钟开始,以后逐步延长练功时间,以不超过两个小时为好。有时间的人,也可以久做几个小时,能入大定之功为更高。以上只是基本的要求,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4)、   故清静法门,实为三教圣人所共守。而世人则无不在竞逐劳役的纷纷扰扰中讨生活,殊不知:「半日安闲半日佛,片时清静片时仙」也。

(5)、这里刊载的道教传统内丹修炼筑基法《静功法》和《吐纳法》,即是摘自田诚阳道长所撰修炼专著之中。筑基,是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

(6)、练功到一定时候,身体产生出一系列的变化反应,有冷、热、麻、胀、酸、跳、疼、幻、大、小、空、无、轻、重等十四种感觉,均为正常,不可害怕。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7)、    丹功修练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练功方法,如果练功中意念强烈,呼吸急重,轻则气冲胸腹,头脑胀痛,重则内气在全身乱窜,从而形成多种并发症,丹家称为走火。练功时思想不纯,追求各种幻景,轻则导致神昏错乱,重则躁狂疯癫,甚至成为精神病患者,丹家称为入魔。

(8)、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

(9)、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

(10)、欢迎大家投稿,来稿不限题材,择优选登有惊喜

(11)、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

(12)、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三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合气於淡,则不二心不二三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13)、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14)、清心诀(道家):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15)、《悟真篇》讲:“要得谷神常不死,需要依靠玄牝立根基。真精既然返回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那身体中有一窍,名叫玄牝。受气后再产生,实际是府神。三元所聚集,更加没有分别。精神魂魄,会合到这个穴。是金丹还返的根,神仙凝结圣胎的地方。古人称它是太极之蒂,先天之柄,虚无之系,造化之源,混沌之根,太虚之谷。归根窍,复命关,戍己门,庚辛室,甲乙户,西南乡,真一处,中黄宫,丹元府,守一坛,偃月炉,朱砂鼎,龙虎穴,黄婆舍,铅炉土釜,神水华池,帝乙神室,灵台绛宫,都是一个地方。但在身中来求它,不是心不是肾,不是口不是鼻,不是肝不是肺,不是脾不是胃,不是脐轮,不是尾闾,不是膀胱,不是谷道,不是两肾中间一穴,不是脐下一寸三分,不是明堂泥丸,不是关元气海。那么究竟在哪儿呢?说:“我得到妙诀,名叫规中,一意不散,结成胎仙。”《参同契》讲:“真人潜入深渊,浮游守规中,”这就是它的地方。《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正存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水火交媾的地方。人的一身,天地的正中,八脉九窍,丝络联接,虚闲一穴,空悬黍米,没有依形而立,只是体道而生。似有似无,若亡若存,无内无外,中有乾坤。《易》讲:“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书》讲:“惟精惟允执厥中。”《度人经》说:“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崔公《入药镜》讲:“贯尾闾,通泥丸。”纯阳说:“穷取生身受气初。”平叔说:“劝你穷取生身之处,元气所产生的地方,真息所起来的地方。”白玉蟾又称它是念头动处。修丹的人,真息(一作气)不住,神化就没有根基了。而且这一窍,先天而生,后天相接,先后二气,总合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不是平常的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不是平常物。天得到它可以清,地得到它可以宁,人得到它可以灵。

(16)、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17)、修行功夫,当初入手,静心最难。在静坐中,有时万念并发,此灭彼起,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之概。欲收拾愈不能收拾,有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墙外出秋千」者是。欲斩截愈不能斩截,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者是。故吕祖有「炼心至静」,达摩有「制心一处」之教,均以心机难息也。是故静心之要,首须「息心」。禅宗有「牧牛图」,道门有「收马图」,(注参上乘修真大乘集。)均息心法也。经谓「心为贼王」,故擒贼先擒王,修行先擒心。如何降服其心?三教圣人,均以此为首要。将心觅心,了不可得。将心遣欲,遣欲心是心;将心止念,止念心是心;将心断缘,断缘心是心;将心简事,简事心是心;将心参禅学佛,参禅学佛心是心;将心了生死大事,了生死大事心是心。总之,凡有所事,

(18)、意守玄关,也叫意守祖窍。其位在两眉之间,丹经上叫“灵台”,亦称“方寸”。

(19)、练功者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但决不是昏睡,正常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唯一线灵明独耀。

(20)、让精神和心灵放松,不被某些烦心或不好的事情扰乱心神,要像天空一样豁达开放,心无杂念、无不洁思想。无有相生、难以相成意思是说如果自己没有相互的促进和坚持不懈的信心,就很难有帮助别人成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意愿。

2、道家静心三诀有什么用

(1)、八大神咒是指: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净心神咒、净天地神咒、金光神咒、坛场土地神咒、祝香神咒、元始安镇神咒这八个咒语。

(2)、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

(3)、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4)、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内外俱泯,能所变绝;久久自可入道。清时能见性,静裏好参玄。

(5)、而世人则无不在竞逐劳役的纷纷扰扰中讨生活。

(6)、观光“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

(7)、玄关秘论曰:「心牵於事,火动於中。心火既动,真精必摇。故当死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心。」旨哉言乎!凡俗心被物转,圣人心转却物。心役於物,则神动於中。识神既动,真神不生。或於役於事物,或沾染於名利,或痴迷於生死,或执滞於道法,有一於是,便即生心。有住生心固非,无住生心亦非。一有所生,便有所用;一有所用,便有所失,而非真心矣。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凡心死则圣心见,尘心死则真心见,人心死则道心见,法心死则天心见。寻著汝父母未生前本来心住处,返本还源,归根复命,便是汝大休歇处!在息心处!此正达摩祖师所谓:「心本寂灭,无一动念处,是名正觉。」窦持禅师不云乎:「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欲晓,白云依旧覆盖山。」能得息心妙用,则自有境无碍,所谓:「蝉噪林逾静全,鸟鸣山更幽。」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者是也。

(8)、理一道人云:「当坐时,欲求能静,务宜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非莫问,人我两忘,百恶俱息,八风不动。」另有八字工诀,即凝神寂照,一灵独觉。初下手,切宜注重心息。

(9)、练功者能够感觉全身周围形成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浑浑沌炖,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进入了入静之门。

(10)、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的功力,为日后的现想法以及出现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础。

(11)、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损害。

(12)、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

(13)、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

(14)、双手捂膝。口齿微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意守丹田。丹田即脐下二寸、内三寸处。

(15)、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幻”,掐住这个诀幻觉不容易出现。

(16)、武当百日筑基功,也是练好武当武术的基础内养功,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功法。 

(17)、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18)、两手合在一起,就象接通了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两手迅速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如此心自然静,念自然停,身自然安,气自然行,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19)、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20)、      何谓呼吸?入者为吸,出者为呼。平常人呼吸是肺部呼吸,也就是自然呼吸,丹家认为,人初生在母体内,体中原有一管上接于肺,下通于丹田,心肾相连,以脐带随母呼吸受气,这时并无口鼻呼吸,谓之“胎息”,到了十月形全,胎儿裂胞出体,剪断脐带,其窍始闭,即变成口鼻呼吸,从鼻吸气至肺部,再从肺部至口鼻呼出,其气粗而浮,短而促,吸短而呼长,从此先天呼吸变为后天呼吸。内丹修练,就是要把后天呼吸变为先天呼吸,由自然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最终转变成胎息。

3、道家静心三诀是真的吗

(1)、故静字诀,乃为修道第一诀,一切法门,均从此一法门下手。

(2)、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另,由此可见。

(3)、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於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经谓“心为贼王”,擒贼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书首重降心一诀,而佛祖亦以“加何降服其心”为教。禅宗“牧牛”之说,道家“牧马”之说,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於静也。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即是为寂心法说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体,二者寂其心机。心体寂则机自不生,心机寂则念自不起。古真又谓“心杀境则僊,境杀心则凡。”此即是教人、心不为境转,心不为物迁,心不为慾动,心不为理驰;而能转境转物,寂慾寂理。佛家戒贪、瞋、痴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万尘扫尽,一物不留。空室道人智通曰:“尽道水能洗垢,谁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这即是教人凡情与圣解俱宜舍却。柱杖应舍,法亦应舍,以至通体空无;以本来无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则自可入於无思无虑、无忧无惧、无欲无为、无念无心之境地,此为三家入圣之要功。故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

(4)、道家使人精神专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5)、静心咒,这个应该可以起到一些心理安慰作用。

(6)、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7)、武当内功共有四步功法,即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这几层功法一层比一层高妙。   

(8)、头后至头顶用十指抓点头上各穴。即拇指从“风池穴”开始,一直上行至头顶“百会穴”。

(9)、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

(10)、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11)、结印后,放置腹前。大约于肚脐上一寸五分位置,离体约一拳为余为自然。 

(12)、道之末者,自然也,自然者,它(他、她)自己如此,即有我与它(他、她)的心意神和接触改变使它(他、她)形成现在、过去、未来的运化。

(13)、入静到比较深的层次时,天目穴往往还会出现各种景象。

(14)、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

(15)、继续练下去,练功者感觉身体无限扩大,直至消失。有的感到气血蒸腾,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

(16)、       调心,就是在练功中排出杂念,也就是道家所说的除心魔,使凡心清静,真意出现。

(17)、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惟欲遣欲澄心,首须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能存心於内而不离腔子裏,返居神室,而无思无虑,无念无欲,寂然不动,方可谓之守静之功笃也。心能静定虚寂,内守无为,而不放失其本心良心,则自可彻见先天之灵明真心矣。道家习静,首在求此真心为用。真心之用,为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中藏大用,真精真气真神之三品大药,均从此而生者也。

(18)、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19)、学校里的考场上可以有59分,人生的考场上决不允许不及格。

(20)、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道家也就是道家思想。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

4、道家静心三诀普通人可以念吗

(1)、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

(2)、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七魄为阴神,故其性使人性坚贪嫉,遗精好色,迷失自我,暴敛奢淫。故修道之人使三魂永固,七魄安然。

(3)、练功方向上,要求面对南与北,莫对东与西。每日一二次,一次40至60分钟为宜。

(4)、刘伯温亲手设计的一个村庄,为什么千百年来怪事不断!

(5)、惟修道习静,非从以养生为事,尤在其「静能增慧,静能开悟,静能入圣,静能证道。」得道之士,不但临生死之际,能谈笑脱去,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事,亦类能心中了了,其以致此者,即在由静而生之定慧力耳。惟此仍无关於大道!大道不在於生死事,不在於神通事,此为切要语。

(6)、      要想练好内丹功,首先要知道吃什么好,丹家认为是吃素戒荤。因为荤腥之物(指肉食和葱、蒜、芸、韭、苔等五荤),腥臭散气,在人体內产生阴浊之气,使人精神亢奋,物欲重生,这样不利于丹功修炼.丹功修炼,需要清心寡欲,炼的是体内的清阳之气,排除的是体内的阴浊之气.吃了荤腥之物后,必使先天之气粗而难伏,散而不聚,练功时就会出现放屁,唾液粘稠,心浮气燥等(以上我已在《武当道人的斋戒与修炼》中谈过)

(7)、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8)、《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列子》、《六韬》、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

(9)、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惟欲遣欲澄心,首须摄念归静,行住坐卧,皆能存心於内而不离腔子裏,返居神室,而无思无虑,无念无欲,寂然不动,方可谓之守静之功笃也。心能静定虚寂,内守无为,而不放失其本心良心,则自可彻见先天之灵明真心矣。道家习静,首在求此真心为用。真心之用,为无用之用,无用之用中藏大用,真精真气真神之三品大药,均从此而生者也。

(10)、不执著任何东西,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逍遥自得。

(11)、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

(12)、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