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90句十句关于农业的谚语精选好句

时间:2023-10-30 00:46:25

十句关于农业的谚语 1、五句关于农业的谚语 (1)、寒露到霜降期间,如果种冬小麦的话,那么不要急着种,种早了会影响收成。 (2)、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

十句关于农业的谚语

1、五句关于农业的谚语

(1)、寒露到霜降期间,如果种冬小麦的话,那么不要急着种,种早了会影响收成。

(2)、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3)、农历五月小麦收获后,秋作物在幼苗期,需水量小,此时干旱利于根系下扎,经过蹲苗,能降低株高,防止后期倒伏。到了六月秋庄稼进入拔节大生长期,需水需肥进入高峰,这时若连续降雨,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容易实现高产。

(4)、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5)、如果立冬时节打雷的话,说明空气湿度大,那么这一年的冬天多降雪,家畜容易遭受冻害。

(6)、玉米中耕越早越好,玉米出齐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间苗、定苗。根据品种合理留苗。高产玉米施肥要做到:播种前亩施种肥(一铵或二铵)5-10公斤;拔节期亩追玉米配方肥50公斤;授粉后追尿素20公斤。有条件亩施有机肥1-2方,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能实现高产。

(7)、如果冬至在农历十一月的头十天,那么来年春天就比较暖和;如果在后十天,来年春天就比较冷。

(8)、这句农谚同样也是说的大雪节气,在大雪节气里如果不寒冷,那么明年就会少雨导致庄稼干旱,所以如果冬天不冷不一定是好事情。

(9)、莳里锄头,胜过垩头(肥料。松土深一寸,等于上次粪。七月下雨斗量花。

(10)、如果芒种夏至期间不下雨的话,那这一年就较为干旱。

(11)、(农技)玉米产量一直上不去,原来是畸形穗太多

(12)、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3)、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4)、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早稻白露起收,晚稻留一步收。

(15)、豆子种下后当天就可以发芽,等过几天再下雨就不怕了,就怕当天播种当天下雨;因为豆子一般是夏天种,此时雨水较多,所以人们会比较担心下雨。

(16)、再比如说,我们有一句话“稻怕秋后发,人怕老来穷”,把农业和人挂起钩来。

(17)、释义:割麦子一定要趁天气好的时候,及时把它收割了,但稻子不要急,耽误几天,在田里多养一养,颗粒会更加饱满,而黄豆呢,要搭在肩膀上,才算是自己收到的。

(18)、农作物幼苗,必须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才能实现高产。在间苗、定苗时要做到去小苗(弱苗),去大苗,留生长一致的苗,田间就不会再出现象棉花“大苗挤小苗,小苗不结桃”;玉米“小苗不结穗,只长一根棍”;烟叶“两大加一小,三棵炕不好”。烟叶打顶不能见花,枺芽不能过寸,否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19)、山东等地民间说法,农历五月是关公磨刀日,也叫雨节,是要下雨的。这句谚语很神奇,大部分年份,五月十三这一天都会下雨,有时候大,有时候下小雨。甚至有时候这一天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突然就会下起雨来。如果真有偶尔一年没下雨,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是大旱了。

(20)、秋分时节下雨的话,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秋分时节不下雨的话,来年到处是挖井挖不出水来留下的坑。

2、十句关于农业的谚语

(1)、这句话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说在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如果不下雨,就看九月十三是否降雨,如果十三同样没有降水的话,这一个冬天都不会有太多的降水了。这个冬季注定将是一个干燥的冬季了。

(2)、这句话就更有意思了,从喜鹊的窝就能判断这一年的风向。厉害不厉害,说真的,真的佩服咱老祖宗的智慧。

(3)、如果夏至跟端午是一天的话,那这一年粮食的收成就不好。

(4)、黑龙江植保服务公司领域,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5)、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从今年燕子往窝里垫草的数量多少,来判断今年降水量的多少。大家都知道,动物在判断天气状况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功能。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如果燕子往窝里垫的草多,说明今年降水比较多,天气比较凉。反之,则降水比较少。

(6)、处暑高粱,白露谷,秋分两旁看豆扑(指处暑前后收获高粱,白露前收割谷子,秋分时大豆已收割)。

(7)、农业谚语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举个例子,秋高气爽,是割稻的好季节。宜兴话有一句谚语叫“麦要抢稻要养,黄豆披在肩膀上”,总结了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个特点。

(8)、200、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农业的谚语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9)、这就是当时的农业生产写照,那个时候,农业生产是第一位的。

(10)、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在泥田里打滚。每天一早,他们就扛锄挑箕,徒步穿过“牛舌”,经过“盛州”,越过“上水”,路经“深洲”,奔向“流东”,涉足“布北”,再到“合昌”(引号内均为槐东村农田区域地名),这样开始一天的耕作,直接太阳下山,汗流胁背,才“遍地英雄下夕烟”。

(11)、这句话说的是小麦的病,如果杆发黑就不会长穗了;如果穗黑不长粒,穗如果腥味,那么粒就是有问题了;碰到这种问题要抓紧治疗,不然损失就大了。

(12)、如果雨水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证明这一年回春早,春耕春种要提前一些,一旦完了收成就不好。

(13)、春谷适当晚播能高产。谷子是短日照作物。春谷播种过早,营养生长延长,后期易早衰。开花灌浆期正遇高温高湿天气,易“伤热”秕粒多,产量低,而且病虫严重。据新乡农科所试验,谷雨播种谷子白发病为14%,立夏播种为6%,晚播15天谷子白发病减少了一倍多。夏谷要求早播,麦收后应抢时播种。棉花有无限生长习性,积温越多产量越高。播种晚积温少品质差,产量低。所以“早谷子晚花,十年九年瞎”。

(14)、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有关农业谚语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15)、三耥九耘田,砻糠变白米。稻耘三遍谷满仓,棉锄七次白如霜。花靠锄头稻靠耥。

(16)、云彩往东一阵风,云彩往北一阵黑。云彩往南雨涟涟,云彩往西披蓑衣。

(17)、物候法,是农民在长期生产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如棉花播种时期要求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度。河南中原地区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度的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谷雨前后)。播种过早发芽难,而且苗病严重。农民通过枣芽发,杨叶如钱大,椿头大似碗等这些物候现象能科学的把握棉花播种时期。

(18)、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9)、我还清楚记得我们老队长当时的一则趣事,那时的生产队长年轻英俊且未婚,在队里有众多的女粉丝,有一次,生产队到海边插秧,海边离村要十多公里,要步行要一个多小时呢,晚上收工要回村时,海边的防汛部遗下一部单车要队长踩回,这下好了,队长不用步行了,一众女粉丝一见,纷纷要求乘搭,可是那部单车没有后架啊,只能坐前筒,坐前筒等于被队长怀抱着,女粉丝们一看更乐意,你争我抢,那场面“十分壮观”,最后,一位美女被队长钦点而投怀送抱成功,大家于是一齐起哄,目送着队长抱得美人归,至于美人后来是否成为队长嫂,不说,大家猜吧。

(20)、我当了几年的农民,农业技术没学到多少,倒是知道了一些有关农业的谚语,如“早田雨,晚田露”、“夏至稻好试”、“无食粽,破裘唔知扮”、“六月大菜假有心”、“食六茄吐蒜”、“今年番薯唔比故年芋”等等。

3、谚语关于农业的谚语

(1)、见蔓不见瓜,必定拿车拉;见瓜不见蔓,只能挑几担。

(2)、1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3)、六月稻田拔棵草,冬至能够吃一饱。大暑不耙稻,收成勿会好。

(4)、柴船(知了叫,割早稻。稻怕胎里旱,还怕老来涝。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5)、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6)、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7)、晴天,天高气爽,气流上升,鸟类易在高空飞翔。阴雨天到来前,气流下沉,天气闷热。鸟儿、昆虫(如蜻蜓、蒙虫等)难以高飞。蚂蚁搬家,蛇出洞、水缸出汗、蛤蟆叫等出现的异常现象都是大雨到来的前兆。

(8)、如果大雪期间下雪较多,那么来年小麦的收成就好。

(9)、田间管理的内容较多,特别是秋作物,如中耕、锄草、施肥、间苗、定苗、浇水、培土、整枝打叉、病虫防治等,管理不及时就会减产。确实有“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锄头有水,锄头有火,锄头有肥”。这句话听着矛盾,但很有科学道理,因为在地面上,水总是往低处流,但在土壤中,水是沿着土壤微粒之间的微细空隙上升的,升到地面就慢慢蒸发了,天旱时通过中耕,切断了土壤中的毛细管,水升到锄松的那一层,便不再上升,这样就保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所以说“锄头有水”。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分过多,中耕能让表层土疏松,又能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使下层水不易上升,表层土也就容易干了,所以说“锄头有火”。中耕能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促进作物根部吸收水、肥能力,所以说“锄头有肥”。

(10)、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1)、很多农民朋友常年种植小麦,一旦小麦连续种植三年,这个时候就要选种,如果不选种的话就要换个品种种植,否则产量就要下降。

(12)、这句话的意思,同第一句大致相同,还是利用了动物的本能或天性。意思是,从喜鹊搭窝的方向来判断这一年的风向。比如今年喜鹊搭窝朝东南开口,那么今年一定是西北风偏多。

(13)、小满不满,麦子有闪(指小麦到小满节应灌满浆,若没有灌满浆,小麦收不好)。

(14)、如果小满后一直都是晴天的话,那么青麦子也能出面,这是说小麦的收成好。

(15)、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每逢插秧或收割季节,各生产队还干脆到田野里去安营扎寨,吃喝睡觉都在田边,这样更提高生产效率。那时我还在读书,有一年放暑假,我就曾经跟着本生产队的大伙到“银湖”寮住扎能加插秧,天还未亮就爬起来吃大锅饭,吃完饭就在生产队长的安排下开始下田劳作,中午由“伙头”挑饭到田头,大家七八人蹲成一圈,就算是一桌了,地上摆着一盆白菜汤或汤罗卜汤,至于有没有肉,则看情况吧。菜式很简单,倒也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就纵身往河里一跳,洗澡降温,顺便游个痛快的泳,那个时候,路窄河宽,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是有点瘦的。洗完澡午休一会,在生产队长的么喊下,下午的插秧又开始,直至太阳下山,大家才回到寮里吃饭休息。

(16)、暴雪过后!大棚温室除雪方法及预防大雪压塌!(收藏)

(17)、这些小学阶段课内外的谚语知识,可以让孩子多读读背背,用到作文中也是加分项哦!

(18)、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有关农业谚语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19)、霜降时节之后才下霜的话,那么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粮食堆满仓囤。

(20)、若要好,三凑巧:粪大、水足、种子饱。肥田不如肥种。

4、十句关于农业的谚语大全

(1)、只有白车水,没有白鎝花。棉花一出土,见草就要锄。夏至棉花根边草,胜过毒蛇根边啃。

(2)、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3)、夏天的时候,稻子开心的。因为温度越高,发颗越好。

(4)、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工厂,没有叶片农作物就会减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散养畜禽较多,畜禽啃青给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为禁止畜禽啃青,很多村成立了护青队。禁止畜禽啃青成了当时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5)、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养料)。经研究证明,庄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多达几十种,其中最主要是氮、磷、钾,称为大量元素,其次是硫、钙、镁、铁、锌、铜、硼、锰、钼等,称中微量元素。

(6)、如果大寒时节不结冰的话,那么来年会倒春寒,早春庄稼会受灾,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7)、七月十五枣红皮,八月十五枣半干(指农历)。

(8)、清明的时候,经常下雨,麦长得不好;“稻怕寒露一朝霜”,一到了寒露,稻子要是被霜打了,颗粒就瘪了。

(9)、小麦生长的好坏,产量高低与播种基础有密切关系。只要深耕细耙,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会有好收成。如河南省1949—2009年建国50年来,小麦平均单产由5公斤增长到375公斤,增产了82倍。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1100亩小麦2007—2009年,连续三年平均单产突破600公斤,10亩攻关田单产达68公斤。建国50年来小麦品种进行了8次更新换代,化肥从无到有,从施用农家肥,到单质氮肥,又到现在的复合肥和配方肥。为小麦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10)、200、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农业的谚语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11)、早上红云由东到西超过头顶,不出一日有雨。所以“朝霞不出门”。晚霞、傍晚火烧云,红云形如鲤鱼斑,来日定是大晴天。

(12)、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3)、三耥九耘田,砻糠变白米。稻耘三遍谷满仓,棉锄七次白如霜。花靠锄头稻靠耥。

(14)、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5)、玉米能吃能干。是指玉米需肥量多,增产潜力大。据统计,美国2002年最高单产1850公斤;河南浚县2007年最高单产1065公斤。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2007-2009年,全村1000亩玉米平均单产700公斤。河南省1949年到2007年,面积由1393万亩发展到418万亩,增长了近3倍;单产由48公斤提高到36公斤,增长了9倍。可见,玉米只要选好品种,施足肥料,及时管理增产潜力大有可挖,确实是能吃能干。

(16)、清明前麦田可以去踏,踏了以后,麦在地里的根桩会更牢固。但是,过了清明就不能踏了。

(17)、及至我读完书,继承了老爸的职位,也“光荣”地当上农民了,当时最受专注的行业应该也是农业,难怪知识青年都到农村去,因为“那里大有作为”啊。

(18)、种豆子,豆秸不能长的很高,如果到了人的脖子那么就打不来几个粒子了;庄稼本来就有密度要求,所以不能长太高;而且都长了豆秸营养也长不到豆子上,所以不长豆粒了。

(19)、宜兴的农业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哲理、知识。

(20)、1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5、有关农业的谚语十句

(1)、芒种时刮南风,则夏季雨水较多,村里村外的池塘都会下满。其实,这是很符合科学的,可以用中学地理课的知识来解释。因为刮南风,说明这一年,从南方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较强,南方来的空气含水汽多,易下雨。

(2)、位于韩江下游的潮汕平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常青,农作物种类繁多,这里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居住着一千多人,在这三分半土地(人均耕地约0.35亩)上生活的潮人,自古以来,就在这珍贵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种田如绣花,农业美名闻名全国。

(3)、如果立夏前后阴雨连绵的话,农作物就容易生麦蚜、锈病,庄稼自然就会减产。

(4)、如果清明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陈年旧债就能还上了。

(5)、农事谚语是勤劳智慧的老祖宗们通过长期不断的田间劳作总结出的农业经验,因其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在民间被广泛流传,并且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知识,不断接受新的验证,从而不断完善,成为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工具,因此也有人说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本质也是对人和自然的各种关系的思考。虽然现代社会有了天气预报,但是这些谚语和俗语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所以我们面对这些谚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感受谚语的魅力,这样才能体现出谚语的价值。

(6)、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7)、如果春分时节,早早地刮起了西南风的话,那这一年就容易闹虫灾、刮台风。

(8)、早上观雾预测天气。春、秋天早上有雾,多为好天,气温偏高。但是如果早上的雾中午前收不起来,连续三天有大雾,会出现连阴天。冬、夏季节有雾容易出现雨雪天气。

(9)、小麦收获后,秋作物要抢时播种,据试验玉米播种每推迟一天减产2%以上。所以有一早三分壮,一晚三分薄,五黄六月争回楼之说。

(10)、农谚老话是历代古人经验的总结,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农谚老话包罗万象,其中一类是看物识天象、观物测收成的,就是根据周围事物来预测天气变化、预测年景收成。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倒还罢了,可是预测一整年的气候乃至收成那就令人惊叹了。然而这一类的农谚老话,预测的还八九不离那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 相关文章